财新传媒
2011年02月15日 11:15

杀老牛莫之敢尸

(载《东方文化周刊》)

一些东方民族古代有对牛的崇拜。原因很简单,如中华、日本、印度、越南等民族古代有着数千年的农耕文明时期,在农耕社会,牛是最重要的生产工具。就如游牧民族崇拜马,而牧养的牛,仅仅是食品的来源。印度是一个宗教气氛极其浓厚的国度,超过人口80%的印度教徒,敬牛如敬神,牛被赋予了神圣感。圣雄甘地曾说过:“牛是印度千百万人的母亲。古代的圣贤,不论是谁,都来自牛。”这是因为古印度文明发源于肥沃的...

阅读全文>>
2011年02月04日 20:30

《赵氏孤儿》是怎样越来越煽情

(载《东方文化周刊》) 刚刚上演的大片《赵氏孤儿》,导演陈凯歌力图在这个古老的故事模块中注入现代的人道精神。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史料记载的故事,程婴等的忠义之举固然让人起敬,但是离当下似乎远了些。这次拍“赵孤”就是想讲一个能让现代人都相信且能有切身体会和共鸣的故事,在如何对待一条生命面前,复仇已经成为极为次要的了。

这当然是典型的“六经注我”。今人看来,古代的血亲复仇是残忍的,是和现代价值观相悖的...

阅读全文>>
2011年02月03日 10:33

多远的路也挡不住回家的脚步

(载《华商报》)     

每到农历年的岁末,看到的多是千辛万苦必将回家过年的新闻:珠江三角洲13万民工,冒着冰雪路滑的危险,骑摩托车回到湖南、湖北、江西、四川等地一个个的山村里;各大城市火车站的售票厅里,多少游子通宵排队只为购得那张载他回家的车票;拥挤的车厢里,多少人要忍受十几个小时甚至几十个小时,只为赶上和父母一起吃那顿年夜饭。。。。。。

关于春节返乡的离奇故事,这些年我们已听得太多。前两天,我参加一家...

阅读全文>>
2011年02月01日 11:37

陈志武和荀子相隔两千年的对话

(载广东政协《同舟共进》)     

著名的经济学家陈志武教授曾出版一本著作《中国人为什么勤劳而不富有》。这本书的书名实则是中国一大历史性的“天问”。在这本书的自序里,陈志武谈到:“在我的老家湖南,农民每天早出晚归,甚至把老少留在家乡,自己常年在外打工,日复一日,一年到头就是为了一份糊口的收入,没有剩余财富,在温饱的边缘上活着。”

我和陈教授算是湖南同乡,湖南乡间成长时代的回忆,使我对陈教授这段话深有感...

阅读全文>>
2011年01月30日 17:31

岁末感言-故乡的祖坟和新生的儿子

(《新京报》约稿)

农历虎年腊月,我的儿子降生了。四十而为父,感慨颇多。立刻觉得那种浪游江湖的心情不再有,代之的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以及挥之不去的忧虑,为襁褓中的儿子,也为自己栖息的这块土地。

我希望2011年(农历辛卯年),在清明节回到湖南南部的故乡,为祖父祖母上坟。我的祖母在我长兄出生前两个月急病而亡,她没能见到一个孙辈。和那个时代中国多数农村妇女一样,祖母在贫苦、艰辛中度过一生,连一个正式名字也没...

阅读全文>>
2011年01月26日 14:42

荐书:《中国1927谁主沉浮》

叶曙明是我多年来十分关注和钦佩的作家。他低调而勤奋,是一个真正有独立立场的民间学者。也许是相对北方而言,更为务实、理性而包容的南粤文化对他有较深的影响,他不去刻意迎合媒体的“热点”,而是以冷峻的眼光、平和的心态,按照自己的节奏来研究和写作,因此在同类题材成堆的书籍中,他的著作总是能别具一格,给我以醍醐灌顶似的启迪。     

《中国1927谁主沉浮》是叶曙明2009年出版并获得好评的《重返五四现场》的姊妹篇,如...

阅读全文>>
2011年01月26日 14:41

官有赐 焉敢不受?

(载1月25日华商报)     

身家293亿元的腾讯公司CEO马化腾每月领取深圳高层次专业人才住房补贴3000多元的消息刚刚爆出时,舆论纷纷指责马化腾竟然连这点“小便宜”都占,有“贪得无厌”嫌疑。近日,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回应此事,他认为按照深圳的政策,只要是高层次人才就应该享受补贴优惠,不能因为人才中有的人有钱、有的人没钱而改变。“至于他个人愿不愿意接受补贴,这是个人的事情。”

当马化腾刚陷入“补贴门”之初,笔者就...

阅读全文>>
2011年01月25日 13:52

当温馨的人伦遭遇坚硬的现实

    (载今日《东方早报》)

前不久,正在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护法》草案新增了一款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此草案一出,引发社会热议,对此质疑者、揶揄者大有人在。这种情绪反映了公众对公权力过度介入私人领域的焦虑和担忧。但就此款规定而言,并无不妥。中国古语曰:“清官难断家务事”,只是强调其“难”,并不是说“不能断”,古代社会父母举报儿女忤逆,现代社会有家庭暴力存在,公...

阅读全文>>
2011年01月24日 11:11

南科大不应成为特区的特例

由著名教育家朱清时领军、设在特区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学(筹),其不同于今日中国大陆大多数高校的管理体制、办学理念,让社会各界对其寄托了太多的冀望,因此这所尚未正式诞生的高校,从“怀胎”开始,就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其申办过程一波三折,在舆论的强势呼吁下,终于有了一个好消息:最近教育部已经正式发文,批准南科大筹建。但仍然留下一个“尾巴”:南科大一直期望的“招生证”,据媒体报道,“还没最终结论”。    在高等教...

阅读全文>>
2011年01月19日 11:14

回溯源头与回归常识——我的2010年阅读

(刊《南方都市报》)     

对我而言,活着无非两件事:读书与阅世。阅世有感遂有时评,读书有感而有书评。

但我要强调的是“有感”,必须有真实的感受,而不是为了生计挤牙膏地挤出一段段自己都不想读第二遍的文字。就如一个专业品酒师,任何新品种他必须品尝才出具报告,这种纯职业行为中,是很难获得酒徒举杯畅饮的快乐。因此,我常说自己既不是一个专业的时评人,也不是一个专业的书评人。读书乃至写书评,都是从吾所好,不赶...

阅读全文>>
2011年01月17日 11:22

历史惯性的终结之难

(刊《广州日报》  有删节)

近几年来,民国史已成历史学界和出版界的热点,而2010年尤其如此。以大陆研究民国史有名的“二杨”为例,杨天石先生继2008年出版《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1》后,2010年6月又出版了《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2》;杨奎松的《“中间地带”的革命------国际大背景下看中共成功之道》更是成为2010年出版界一本耀眼的著作,接连获得包括“文津奖”在内的图书大奖。此外,还有民间抗...

阅读全文>>
2011年01月17日 11:19

一个另类“革命干部家庭”的标本意义

(载《南方都市报》)    据 山东警方日前发布的消息,导致四名警察牺牲的“11·04”持枪杀人案和与之相关的德州“12·29”命案皆已告破。尽管公众所关注的一些疑点并没有因之水落石出,比如:中国多年来实行极为严格的枪支管理,凶手的枪支从何而来?去抓捕和命案有关系的疑问,警察为何没做必要的准备?

综合媒体已报道的信息进行分析,笔者除对四名牺牲的警察表示哀悼外,还有一大感叹是:一个“革命干部家庭”何以走到这一步?...

阅读全文>>
2011年01月17日 11:18

无意识的特权思想更可怕

(载《华商报》) 那英在娱乐圈内一向是直爽豪放著称。1月9日晚她发了条微博:“今天特早就把妆化完了,刚到国家体育馆来参加交管局春晚,一进后台。。。。。演出服没带!!!我?我?这时候交管局滴全冲上来咧!警车开道带着我那笨助理飞奔而去!交警这时不用啥时用啊!”一下子就引发了不小的声浪,网友纷纷指责其有特权思想,第二天经传统媒体报道后,此事进一步发酵。那大姐自觉失言,删除了那条微博,但如此并不能平息舆论。

实...

阅读全文>>
2011年01月17日 11:17

实为奢侈品的“国酒”

茅台酒的价格涨疯了!——这是许多人对近期茅台酒价格飞涨的形容。

2010年12月15日,贵州茅台公告,称将于2011年1月1日上调产品出厂价格,53度飞天茅台由出厂价499元提高到619元。这是近10年来茅台酒出厂价s上涨幅度最大的一次。同日,茅台下达新的“限价令”,要求经销商销售茅台酒的价格从限价869元上调至959元。也就是说,普通消费者将一瓶茅台买回家,得花上千元,而且很可能缺货,需要加价才能从经销商那儿购得。

一方面涨了...

阅读全文>>
2011年01月12日 15:10

书评-潜伏传销团伙探究“社会隐疾”

慕容雪村的新著《中国,少了一味药》,是我近十年来读过的最好的一本体验性文学作品(将其称之为小说或报告文学似乎都不合适)。比起为其赢得巨大声誉的《成都 今夜请将我遗弃》、《原谅我红尘颠倒》,后两部小说虽然亦给读者留下令人恐怖的现实感,慕容雪村直面了我们这个社会隐蔽角落里那些人们多少有所知晓、却看不真切的种种罪恶、丑陋,但其故事和人物毕竟是虚构的。而这部新著,是慕容雪村“潜伏”传销团伙二十余日的一部“实...

阅读全文>>
2011年01月07日 12:40

行吟诗人的长安梦(序杨海潮《干杯 朋友》)

当当网址

2006年前,我从没留意自己最喜欢的歌《月牙泉》的词曲作者叫杨海潮,直到认识这个人。

来到北京后,我曾在北新桥附近蜗居过好几年,当时那一片还没有进行旧城改造。在香饵胡同口,有一家音像店,大约在1999年的冬天,总在循环放几首歌招揽顾客,其中一首歌便是田震唱的《月牙泉》。它一下子便击中了我心中的软驱,尤其听到:“我的心里藏著忧郁无限/月牙泉否依然/如今每个地方都在改变/她是否也换了容颜。”我的思绪就回...

阅读全文>>
2011年01月04日 11:14

人不能庸俗到什么都想“为我所用”

《华商报》专栏

据报道,湖北很多中小学都开展了《三字经》、《弟子规》等诵读活动,在编印的经典读本里,“昔孟母,择邻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句子被删掉。因为担心“带有糟粕性的内容”会“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念,腐蚀了中小学生的心灵”,山东省教育厅日前下发通知,严禁该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向学生“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

私塾时代的蒙学课本,火了不...

阅读全文>>
2010年12月29日 13:55

新闻的“内流河”是如何消失的

(《经济观察报》专栏  权当我的年终杂感)

不是每一条河都会流入大海,有一类河流会消失在半途中的沙漠、戈壁之中,人们把它叫作内流河。    不是每一条新闻都会有结局,有一类新闻会在传播途中莫名其妙地戛然而止,该给它一个什么名字?

每到年终岁末,总结一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往往成为一件例行公事,作为一位时评人,我当然也会检点一年来关注的新闻事件,以及就这些新闻事件所发出的声音。但今年年底我有一种慵懒困惑痛楚...

阅读全文>>
2010年12月29日 13:54

善与恶的距离有多远?

(《华商报》专栏)

四川渠县智障人士沦为“奴工”的恶性事件,使智障人士的生存权利问题引起热议。

在当下中国,一些恶性事件是靠新闻的曝光而发酵,从而引起短期的“运动式”纠察,比如接连几场大火灾,各地政府就立即启动消防检查;接连几次大的矿难,于是乎从南到北到处在搞安全生产大检查。这类活动往往风过无痕。但在“刮风”的当口,可是卷起狂沙漫天,很可能矫枉过正。

如渠县“奴工”事件曝光后,全国许多地方进行智障...

阅读全文>>
2010年12月27日 10:52

鞌之战余波-讲礼就是要面子

( 读《左传》笔记)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说法,“礼仪”的核心是什么呢?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讲解“礼仪”的书更是汗牛充栋。儒家治国以“礼”,可称之为一种“礼治”秩序,即按照儒家的设计社会分长幼尊卑,各安其分,不能僭越侵夺,“失礼”就是大事,今日所说的“有失身份”其实就是失了“礼”。

人常说春秋时代是“礼崩乐坏”的时代,所谓“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春秋就是“礼乐征伐...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