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我上大学的时候,同宿舍里有一位兄弟,是宝鸡铁路系统职工的子弟。但他说,他是河南人,而且说宝鸡的河南人很多很多。

问他缘由,他回答是:他爷爷那一辈许多河南人逃荒到宝鸡,从此在那生活下来。至于逃荒的具体背景,他也不甚了了。或许,我这位室友的祖父和父亲,不愿意给他讲述那场饥荒中悲惨的往事。

前不久,冯小刚导演的电影《一九四二》,终于勾起一个民族对那场悲剧的记忆。

1942年,河南蝗灾、战争交加,再加上当时国民政府因为应付战争而赈灾能力的大幅下降,许多饥民饿死,曹操在1800多年前所写的“白骨露于野”的惨状又出现在中原大地。活下来的灾民不愿坐而待毙,纷纷向外逃荒中,已通车到宝鸡的陇海线成了一条救命线。成千上万的灾民们顺着陇海线向西走,一路上分流人群,包括今天的西安,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是那次逃难的河南人后裔。灾民们走到宝鸡,铁路也到了尽头,大多数人便停下了脚步,在此谋生,从此生根发芽、开枝散叶。

陇海线的修建始于1904年,当时清政府开始在国内大张旗鼓进行铁路建设。从汴梁(开封)到洛阳的汴洛铁路本来作为南北大动脉芦汉铁路(北京卢沟桥至汉口,京广铁路北段)的支线修建的,全长183公里,1909年建成通车。

不久,中国政局大变,满清逊位。1912年北洋政府与比利时签定修建1800公里的陇海铁路借款合同,以汴洛铁路为基础向东西方同时开工。1915年5月,开封至徐州段通车,长277公里。同年9月洛阳至观音堂段30公里竣工。1920年5月,北洋政府又与比利时和荷兰签定了借款合同,继续修建陇海铁路。

国民党北伐成功后,迁都南京。1928年南京政府续建陇海铁路。1931年12月长72公里灵潼(灵宝至潼关)段竣工。临潼至西安段长131公里,11934年12月竣工。西安至宝鸡段长 173公里, 1936年12月竣工。

经过两朝三十年的经营,陇海线终于成为与京广线交叉成“十”字的东西大动脉。

河南地处中原,照理说可以往四个方向逃难。但除了部分饥民南下湖北就食外,多数人沿着陇海线往西走。原因乃是战争造成的情势使然。往南走南阳、襄阳盆地,因为战火纷飞,交通时被阻断,风险极大。往东往山东,往北往河北方向,自古也是河南饥民逃荒的路线,但由于基本上被日军占领,日军在占领区进行严格的管制,乞食不易。而当时半个河南还在国民政府手中,洛阳是战时省会。饥民汇聚到洛阳,然后乘火车向西,在免于战火的西北大后方寻找生机,是最现实的选择。

国民政府在洛阳组织饥民向西逃荒,1942年河南灾民坐火车逃荒陕西免费,天输送3000人左右,连续运了几个月。南阳的一家报社《前锋报》记者李蕤在当时的一篇报道中写道:陇海铁路,在灾民的心目中,好像是释迦牟尼的救生船。他们梦想着只要一登上火车,便会被这条神龙驮出灾荒的大口,到达安乐的地带。——今天我们看到印度、孟加拉国一些火车上像蚂蚁一样挤满人群的景象,在1942年的陇海线上,一定常见。 

(载《旅伴》杂志)
 

话题:



0

推荐

十年砍柴

十年砍柴

355篇文章 1次访问 5年前更新

本名李勇,上世纪七十年代生于湖南省新邵县一个山村,1993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先后栖身于北京某上市公司、国家某部委,1999年因国务院机构精简分流到《法制日报》,2008年10月,“告别圈养的记者生涯”, 入语文出版社,开始“四书”生涯:读书、写书、编书、卖书。作家和知名网络人。 我的邮箱是:liy303@hotmail.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