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春秋偶记)
公元前694年,鲁桓公十八年。齐、鲁两个重要邻邦之间发生了一件“很黄很暴力”的事件:鲁桓公在齐国被谋杀。
《春秋》是鲁国的史书,为自己的国君讳,对这一重大事件只说了四个字:“公薨于齐”。《左传》就没有那么客气了,如此记载:“公会齐侯于泺,遂及文姜如齐。齐侯通焉。公谪之。夏四月丙子,享公,使公子彭生乘公,公薨于车。”
这个暴力事件的远因是鲁桓公一桩不合适的婚姻。鲁国是辅佐成王平定叛乱的周公的封国,因此国君的政治地位仅次于周天子,特许可以用天子礼乐而不为僭越。齐国是武王灭商的大功臣姜子牙的封国,政治地位不如鲁(鲁是公爵,齐是侯爵),但历任君主思想开放,不守成规,因此国力日强,已远超鲁国。这两国世代联姻,鲁桓公娶的是齐僖侯的女儿、齐襄侯的同父异母妹文姜。文姜是个大美女,在娘家时其艳名远播。她的老爹曾经要把他许配给郑国的君位继承人公子姬忽,姬忽竟然婉拒了,原因多半是他听说了有关这位美女的“流言”。
从古到今都是这样的,有关上层社会的流言往往是真的。这位文姜和她的异母兄诸儿-----即后来的齐襄侯有了不伦之恋。春秋是一大转型时期,旧的秩序失衡,新的秩序没有产生,因此上流社会此类与父妾私通、父占儿媳、兄妹相恋的糗事还不少。不知为什么,鲁桓公竟然娶了这位美女,也许是他没有听说流言或者慕其美艳而不把流言当回事。
文姜嫁到鲁国后,替桓公生了两个儿子,按理说该谨守妇道,将青春那段恋情深埋在心底。可是她依然牵挂着自己的哥哥,齐、鲁是邻国,世代交好,两国国君在边境会晤也是常有的事情。这一年,齐侯邀请桓公在本国边境城市泺相会,还让桓公带上夫人----即自己的妹妹兼恋人文姜,这根本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傻乎乎的鲁桓公竟然答应了。鲁国的大臣申(“继”的左偏旁+“需”) 劝谏道:“女的(指文姜)已有老公,男的(指齐侯)也有了夫人,应谨守男女界限不可亵渎。这就是礼法,要是过线了,必然会出大事。”看来这种流言连鲁国臣子都知道,为什么桓公还蒙在鼓里,难道老婆红杏出墙,丈夫一定是最后一个知晓的?
两国国君相会期间,文姜果然和齐侯私通,大概过于放肆,可怜的桓公终于发现自己被大舅子戴绿帽子了,震怒可想而知,自然重责文姜。文姜不是吃素的,将自己挨骂的事告诉齐侯,齐侯大概也担心和已婚生子的妹妹私通的事情传出去后,这可是超级大丑闻呀。于是设宴要为鲁桓公饯行-----桓公够白痴的,知道对方给自己戴绿帽子了还能去赴宴。两郎舅喝完酒后,齐国国君派自己御用司机彭生驾车送桓公回公馆,彭生在车上杀了桓公。
《左传》说“公子彭生”,但显然彭生并非齐侯的至亲,即使是同一家族想必也是远枝,《史记》干脆说:“使力士彭生抱上鲁君车,因拉杀桓公。桓公下车,则死矣。”“拉杀”是说这位大力士硬生生将鲁桓公脑袋拉扯致死。看来彭生是齐侯的司机兼贴身保镖比较靠谱,让这样的心腹做脏活是最合适的。
彭生在拉杀鲁桓公那一刻,其实自己的命运也被决定了。一个大国国君死在另一国国境内,而且是赴对方国君酒宴之后,无论如何得给舆论一个交待。齐强鲁弱,而鲁国继位的庄公是文姜的儿子,他知道父亲被害的幕后凶手是母亲和舅舅,他能怎样?只好向齐国提出外交照会:“请以彭生除之。”这样的要求齐国再不满足就太说不过去了,于是,“齐人杀彭生”,彭生做了替罪羊。
前不久传出一条新闻,浙江瑞安市委书记去省城杭州开两天会,却开了三家宾馆的发票,其中一个宾馆一夜花了1000多元。发票被人传到网上,舆论哗然。当地有关部门坐不住了,派员下去一查,结论是:这一切都是市委书记的司机李某背着书记干的!
这世上没有愿意当替罪羊,但替罪羊最开始时往往因为利益的诱惑,来替老大做事。一般说来,老大会论功行赏。可万一出了点岔子,包不住了,就只能挥泪斩马谡了。老大牺牲马仔是很讲艺术的,要看时机,要到迫不得已时才抛出马仔。而且会做好善后工作。彭生的父母子女,估计会被齐侯照料得好好的。那位“背着书记开发票”的司机呢?有网友说:他马上会被提干的!-----有这个可能。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