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这首七绝《瑶池》是晚唐大诗人李商隐所写,善于描摹男女情感的李义山,将上古时代一段传说,演绎出一幕凄婉的相思场景。在昆仑山下,水波如镜的瑶池边,位个年轻美丽的少妇倚在打开的窗户后面,听远方传来忧伤的《黄竹歌》,便幽怨地自问:穆天子呀,你那八匹骏马能日行三万里,为什么不再来瑶池见我呢?你伤透了奴家的心呀。
闺怨是唐诗中很普遍的题材,如“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瑶池》中“闺怨”的主人公是西王母,中国传说中神通广大、身份高贵的女人,而她埋怨的对象,也不是普通的男人,而是统治东方一个强大国家的周天子。
据古书《穆天子传》记载:“吉日甲子。天子宾于西王母。”“乙丑,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丘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西王母又为天子吟曰:徂彼西土,爰居其野。虎豹为群,於鹊与处。嘉命不迁,我惟帝女。彼何世民,又将去子。吹笙鼓簧,中心翱翔。世民之子,惟天之望。”晋代出土的《竹书纪年》则说得更详细:“穆王十七年西征,至昆仑丘,见西王母。其年来见,宾于昭宫。”
据这两部古书所载,可以知道周穆王和西王母至少见过三次。第一次周天子西巡到了瑶池,第二次是来年西王母到长安觐见天子,再过一年周天子又去了瑶池会见西王母,而且这一次两人都很high,是不是发生了一夜情不得而知,但两人唱歌互答,歌声中满是恋恋不舍的情愫。谣,则是“徒歌”,即无伴奏的清唱,可见两人撇开了乐队,相处在私密的环境中。王母唱道,白云悠悠,道路遥远,你若不死的话还能再来呀。周天子满口应承道,等我回到东土,将国家治理好了,三年后我再来看你。听到周天子的承诺,恋恋不舍的西王母又唱道:我作为上天的女儿治理西土,不得已呀,这里野兽成群,处于草莽中,现在又要和你离别,我是多么的不舍呀。
这段描写,完全是一幕小妹妹送情郎。可见李商隐的诗是有所本的。那么,历史上是不是真有个西王母呢?周天子和他究竟是否发生过恋情?年代久远已不可考。《穆天子传》记载的是周穆王驾上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骅骝﹑绿耳等骏马,由造父赶车,伯夭作向导,从宗周出发,越过漳水,到达西王母之邦,和西王母宴饮酬酢。其中的宗周,学者认为是指镐京(今陕西西安);穆王的西行路线,从镐京出发,穿越今甘肃,抵达青海。
周朝的祖先文王、武王,乃出自“西戎”,可以说这是一个有着少数民族血统的部落,后来统一了中原,但他们对自己的发祥地-----西北一带,不敢忽视。周天子西巡,很可能是天子一种统战术,对广袤的西部各部落进行安抚。而西王母,则可能古羌一个女部落首领。羌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古羌的一部分混入汉族,周朝宗室即是古羌的一支,另一部分发展为藏族。《山海经》说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很显然,一副半人半兽的形象,若真是这样,堂堂天子怎么可能与之发生恋情甚至肌肤之亲呢?若撇开神话成份,这个女酋长,很可能是穿着虎豹皮做的衣服,像老虎那样大口吃肉,长发飘飘,女高音穿透力极强。——这实在是青海草原上一位充满野性的牧羊女形象呀。看惯了深宫中那些规规矩矩嫔妃的周天子,爱上这样一位女首领,不是很正常么?-----只是男人多薄情,当了天子更是如此。惹得多情的牧羊女望穿秋水,不见伊人。
回到长安的穆天子,会不会想起多情的西王母呢?或者唱一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