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010-04-03 18:15:38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历史上的今天”栏目连线采访,本人的讲述。)

1905年的4月3日,邹容瘐死在清廷的监狱里。

邹容字蔚丹,1885年生,四川巴县人,出身于富商家庭。

清末是一个风起云涌,少年英雄辈出的年代。那个时代的许多反抗满清同志的革命者,像彗星一样划过天空,过早地耗尽自己的生命,如陈天华,如秋瑾、如林觉民,等等。邹容就是一位英年早逝的英雄。

1902年,年仅十八岁的邹容东渡日本留学,此时日本是中国革命人士云集的大本营,孙中山、黄兴、章太炎等人在日本领导的革命活动影响巨大。章太炎和其他职业革命家不同之处是,此人除主张革命排满之外,在国学方面造诣非凡。他和邹容相识后,邹容对这位年长自己16岁的革命者加大学者十分敬仰,章太炎也十分器重邹容。1903年,邹容写成了震惊中外的大作《革命军》,署名“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

邹容在书中倡言要推翻满清朝的皇权,建立民主国家,并为这个国家定名“中华共和国”。认为只有革命,才能“去腐败而存良善”,“由野蛮而进文明”,“除奴隶而为主人”,号召以推翻满清政府。章太炎的评价是:语虽浅直,然感动普通社会,非如此不可。于是欣然为这本书作序。当时太炎先生名满天下,而邹容仅仅是一小青年,经太炎先生的郑重推荐,邹容一下子就博得了极大的声名。邹容自然将章太炎视为自己的伯乐和知己。士为知己者死的道德准则,还深深地影响着那个时代的人,太炎先生的赏识,实质上埋下了邹容早死的因子。

不久,章太炎和邹容都回到了上海,为《苏报》写稿。《苏报》大幅刊登了邹容《革命军》的广告,以及章太炎的序言。

1903年6月29日,《苏报》刊登了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驳斥康有为等改良派以“立宪法,定君民之权”为“治法之极则”,认为康有为所谓“满汉不分,君民合治”,实际是“屈心忍志以处奴隶之地”。改良派企图以流血牺 牲来恐吓人们。这篇文章中,章太炎直呼光绪帝的名字为“载湉小丑”,这犯了帝制时代最大的政治忌讳。清廷出动巡捕抓人,本来邹容等人早已逃走,但号称“章疯子”的章太炎为了显示其凛然正气,跑回报馆让巡捕抓走。并且写信给到租界一个传教士家里躲藏的邹容,“大义相招”,劝他自首。邹容不愧为顶天立地的男儿,接信后奋起投狱,陪他的太炎大哥一起坐牢。在狱中,章太炎写诗勉励对方:“邹容吾小弟,披发下瀛洲。快剪刀除辨,干牛肉作糇。” 

清廷本想将章太炎、邹容二人凌迟处死,但迫于中外方压力,最终判处:邹容监禁两年,章炳麟监禁三年。而邹容在监狱中身患重病,1905年4月3日病死,时年21岁。

邹容的死,对章太炎打击极大,让他一生内疚。

以今天许多人的眼光来看,邹容完全可以不死,他的死,有对革命的忠诚的原因,也不能否认有传统的江湖义气成分。今人看辛亥革命时期陈天华、邹容、秋瑾、徐锡麟以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等人的死,或许会觉得过于轻率。然而,若没有这种视死如归的气概,仅凭武昌起义的那一枪是不可能导致清朝灭亡。

邹容过早地死去,没有看到辛亥革命的成功,可以说遗憾,但从某种意义上说,也许是幸运。否则的话,他看到民国初年军阀混战的那一幕,也许会发出辛亥革命的元勋蔡济民同样的感叹:无量金钱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

话题:



0

推荐

十年砍柴

十年砍柴

355篇文章 1次访问 5年前更新

本名李勇,上世纪七十年代生于湖南省新邵县一个山村,1993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先后栖身于北京某上市公司、国家某部委,1999年因国务院机构精简分流到《法制日报》,2008年10月,“告别圈养的记者生涯”, 入语文出版社,开始“四书”生涯:读书、写书、编书、卖书。作家和知名网络人。 我的邮箱是:liy303@hotmail.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