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读金雁《从“东欧”到“新欧洲”》

 

 

 

 

读完金雁学长的新著《从“东欧”到“新欧洲”》,我想起了自己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位于北京郊区的国营774厂那两年的见闻。774厂是“一五”时期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项目之一,而与之毗邻的798厂则是由东德技术人员援建。两个厂区皆苏俄、东欧的建筑风格,厂房高大而厚实,楼与楼之间遍植白杨。我1993年进厂时,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未久,国内媒体上多是他们的坏消息,我等毛头小伙没有更多的信息来源,和工厂的政工干部一样憎恨戈尔巴乔夫,怎么把那么强大的苏联搞没了?

那时也正是我所在的那类国有大厂最困难的时期,它们是仿照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建立起来的,不需要考虑原料、成本和销售市场,说白了,只是“国家制造总厂”一个个生产车间。如果这样的工厂能在开放的市场竞争中能存活的话,倒是奇迹了。当然,我那时候不可能思考这些问题,只是看到一个个人到中年的工友下岗,一个个车间歇业等待转行,以及自己每个月领到那点菲薄的工资后发牢骚。后来,我逃离了这个“苏式”工厂,那个工厂倒活过来了,通过“债转股”,成功上市获得了企业发展的资本,而相邻的798,因日渐萧条不得不出租场地,最后无意插柳柳成荫,变成名闻遐迩的艺术区了。这两个厂的命运有着隐喻的意味:社会主义制造业的长子,最终要靠曾经排斥的资本主义方式来获救。

半个世纪以前,国人对苏、东诸国有亲戚般亲近感。即使在十多年前,国内媒体也充斥着苏、东剧变后如何糟糕的消息,国内许多人如当时的我,又似乎有一种阔亲戚突然落魄而幸灾乐祸夹杂惋惜的复杂情感。这些年,东欧诸国突然淡出了中国主流媒体的视野,只有发生波兰总统坠机这类灾难性新闻后,国内受众才能从“主流媒体”上看到有关东欧的消息。正如金雁在书中所说的那样,“进入‘第二个十年’之后,东欧的绝大多数国家已经走向复兴,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增长,尤其是已加入欧盟的那些国家,已经开始了一场‘新欧洲追赶老欧洲’的比赛。在这一情况下,‘消息人士’似乎把视线移向他处,不再对东欧感兴趣,于是就有了所谓东欧‘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的说法。”

本书分上、中、下三篇,从政治制度、经济模式、民族文化沿革以及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做了条分缕析的分析,对中国普通读者来说,这是一本通俗易懂又具较高学术含量的、能全方位了解东欧诸国前世今生的著作。读这本书,我最深的几点感受是:

一、没有个人的自由与解放,所谓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只是一种幻景。《共产党宣言》已明确宣称:“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然而,在前东欧那些声称遵照马恩遗训建立的、由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其中的单个公民却处于近乎被权力奴役的不自由状态,而从纳粹魔掌下独立的各民族国家没有得到真正的独立,不得不臣服于苏联的刺刀之下。

二、靠禁锢人的思想和行动自由而创造的繁华和有序是不能持久的,“柏林墙”的倒掉是再好不过的例证。东德尽管在前苏联阵营中,经济发展程度是最好的,但东德民众为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东德政府企望靠一度圈禁本国公民的围墙来抵御资本主义的“腐蚀”,注定是失败的,“柏林墙”的倒掉只是时间问题,它的命运从开始修筑时就注定了,因为向往自由、渴望富足是人的天性。

三、无论政治气候如何,一个民族的知识分子不可能推卸其道义责任。在满清的统治下,龚自珍有“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的感叹,清代前期的读书人不得不舍弃深究义理的“宋学”而孜孜于文字考据之学。而前东欧、苏联的知识分子也有过“面包时代”,即为保住饭碗不得不放弃独立的思想和批判的精神,要么成为政治制度的吹鼓手,要么沉默下来,普遍地犬儒,整个社会谎言横行,处处是伪善的表演。然而前东欧、苏联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自由思维和大胆表达的传统并没有完全被割断,在万马齐喑中,还有哈维尔、萨哈罗夫、索尔仁尼琴等人。这些人不但增进了他们所在民族的知识分子群体的荣耀,也为所在国的转型提供了良好的思想资源。

回避东欧和前苏联曾发生的一切和正发生的变化,不是理性的态度。一是因为中国和原东欧诸国曾有着相同的社会、经济制度,原东欧诸国的转型更有着“他山之石”的价值;二是原东欧诸国的复兴特别是加入欧盟,将增加欧盟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改变国际政治的格局,作为发展中大国,不可不察。东欧其实并不遥远,其发生的一切,不能视而不见;它们融入欧洲的新生,也不是真正的“新”,而是一种回归,回归到正常的社会形态。

话题:



0

推荐

十年砍柴

十年砍柴

355篇文章 1次访问 5年前更新

本名李勇,上世纪七十年代生于湖南省新邵县一个山村,1993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先后栖身于北京某上市公司、国家某部委,1999年因国务院机构精简分流到《法制日报》,2008年10月,“告别圈养的记者生涯”, 入语文出版社,开始“四书”生涯:读书、写书、编书、卖书。作家和知名网络人。 我的邮箱是:liy303@hotmail.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