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007年底我搬进现在所住的北京东五环附近某小区时,再大胆地设想,我也不敢预测这个地区的房价在不到三年后,涨到2万元左右一平米。在当时此地的平均房价在8000元一平米左右,而在我购房的2004年底,大约是5000元左右。这样的涨幅,用疯狂来形容毫不为过。

昨天翻看北京的报纸,一则新闻让我对失控的房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家向东往通州方向约3公里的五里桥地区(也就是说更为偏僻),中弘·北京像素小区前日开盘时比当初向购房者所承诺的价格每平米高出4000元左右,原先承诺的20000元一平米变成24000一平米,一套小户型,购房者就有20万左右的钱被“蒸发”,从而引起购房者和销售人员的肢体冲突。(《京华时报》4月12日报道)

开发商如此放肆地坐地涨钱,议者可以说他贪得无厌。然后对一种经济行为进行简单的道德指责意义不大,做生意的追求利益最大化,好像也没什么不对。关键是开发商为什么有坐地涨钱的底气?今年全国“两会”上,总理说他理解蜗居的难处,并向全国人民宣布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遏止住房价涨幅过快的势头。而“两会”刚一结束,全国各地的房价,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所在的首都北京的房价,似乎故意要和政府的调控开玩笑,就像坐火箭一样往上窜。而众多消费者出现了近似恐慌的购房行为,不看地段,不看楼层,生怕过了这村没那店,只要夹到碗里的就是肉。众多购房者这种失去理性的行为又为高房价推波助澜,开发商多捂一天盘,就会多赚一大笔,那么在此风潮下,中弘·北京像素小区的开发商为什么不涨价呢?购房者的恐慌心理,是一种非常值得警惕的群体性情绪,因为群体性情绪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通过这几年的观察,每年各级政府都在大讲特讲要控制房价飞涨,可房价却如脱缰野马一路高涨。也就是说,公众已经失去信心了,他们不相信政府真能控制住房价飞涨,甚至不相信政府是真心想控制房价,所以才有恐慌性购房行为。

房价飞涨的原因很复杂,它不仅仅是个经济学问题,对此各种分析很多,笔者不像过多地重复,只是想谈一点个人的担忧:这样下去,飞涨的房价很可能将一个民族的未来给透支了,它损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即使那些因此得到巨大财富的人也会在多数人利益受损的情况下,无法平安地保有其财富。

此话决不是危言耸听。一般人看到的是高房价绑架了“房奴”的未来,而“房奴”是城市中最具有创造力本应对未来最有信心的一群年轻人,他们的生活质量下降所导致的“蝴蝶效应”将是巨大的。有一次我在小区门口一家小饭馆吃饭,和我熟识的一个伙计是我家乡人,和他谈起北京飞涨的房价,他说,无所谓,北京房价不涨我也买不起,反正我得挣钱回家去盖房子。我对他说,这事和你其实关系很大。假如这个小区一家人平均每月2000元供房,全家每月收入10000元时,他家除了必要的开销外,可能还有2000元钱用来旅游、买衣服,包括来这个馆子吃饭;如果他家每月要4000元供房,全家收入不变时,他家去外面餐馆吃饭,去商场买衣服的次数将尽可能降低,那么餐馆、商场和制衣厂的生意就会很差,就会影响你和你在广东制衣厂打工的妹妹的饭碗。你们在城里挣钱回乡下盖房子的难度就更大了。听完这话,他点点头,觉得蛮有道理。我有对他说,高房价还不仅仅影响你和你妹妹的工作机会,还会影响你和你妹妹老板的投资取向。你要知道,3、4年前在北京和深圳买一套房,现在出手,利润几乎翻番,而这世上哪一行业有这样的利润?你老板和你妹妹的老板,开饭馆和制衣厂,利润不高,还受苦受累,政府各部门来找麻烦的不少。即使生意能做下去,他们也可能将饭店和工厂转手出去换成现金来炒房。如果多数人都这样想,谁来做其他的实业?光靠房价这么涨下去,大家一窝蜂来盖房卖房,能当饭吃?

这个道理很浅显,连进城的农民工一听就懂。而一些因高房价而得利者却装着不懂,背后的原因耐人寻味。对他们来说,房价透支了年轻白领的生活质量和对未来的信心,透支了进城民工的工作机会,透支了其他行业的发展空间,透支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透支了整个民族的未来,都不要紧,反正自己挣了钱就行。他们真有十足的把握能全身而退?

话题:



0

推荐

十年砍柴

十年砍柴

355篇文章 1次访问 5年前更新

本名李勇,上世纪七十年代生于湖南省新邵县一个山村,1993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先后栖身于北京某上市公司、国家某部委,1999年因国务院机构精简分流到《法制日报》,2008年10月,“告别圈养的记者生涯”, 入语文出版社,开始“四书”生涯:读书、写书、编书、卖书。作家和知名网络人。 我的邮箱是:liy303@hotmail.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