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读春秋》偶记)

公元前686年,荒淫无度的齐襄公被自己的堂兄弟无知杀了。无知自立为君,当然也难以服众,第二年又被齐国贵族联合起来给杀了,这时候他们必须找回齐襄公两个流亡在国外的亲弟弟纠与小白回国继位,他们俩都有毋庸置疑的资格,谁先回来,谁就可能先当上国君。

当时哥俩跑得都不远,纠在鲁国,小白在莒国,都与齐国相邻。按理说,纠比小白年纪大,而且继位的综合条件更好,他的母亲是鲁国公族,那可是周公之后,政治地位排第一的诸侯国,而小白母亲是卫国女子,显然不如鲁国那样有影响。在为外甥争君位的竞争中,那鲁国是不遗余力呀,因为鲁国人知道,齐国太强大了,动不动就欺负鲁国,如果自己的外甥做了齐国老大,鲁国的处境会好得多。而且跟着公子纠逃亡的是齐国第一大谋士管仲,跟着公子小白的是管仲最要好的朋友鲍叔牙,其智谋才能不如管仲。鲁国派出一支军队浩浩荡荡地护送自家外甥回齐国,在齐国没有君王的混乱状态下,鲁国的这一举动对齐国朝野的震撼力是可想而知的。而小白了,很可怜,没有一个好舅舅、好外公,只能带着包括鲍叔牙在内的几个随从回国。

但是细节决定成败,未雨绸缪的人总是笑到最后,表面上看小白没有哥哥纠那样的硬后台,但为人心思细密,早在少年时还呆在齐国时,他就和齐国两大长期掌握大权的家族-----大夫高、国交往甚密。齐国一发生最高权力空悬后,高、国两位权臣马上派人去通知小白快回来。而公子纠也非等闲之辈,他料定弟弟回国的路线,让最信任的管仲带兵在必经之路上守株待兔,等小白三两人过来时,管仲一箭射向公子小白。巧,真是巧,箭射中了小白的腰带扣,腰带扣是金属做的,而那时的腰带扣比现在的大多了,能当护心镜用,这腰带扣救了小白一命。------现在哪个服饰公司开发一个“齐桓公牌”腰带,打着保平安的噱头,没准很好卖。小白这位奥斯卡影帝级别的公子,演技太好了,立马倒在车上装死,管仲以为自己从肉体上消灭了自家主公君位的竞争者了。我一直疑惑的是,那样聪明绝伦的管仲,怎么会被小白骗过?所谓死要见尸,为什么不追上去将尸体控制,要知道小白的那几个人,根本不是管仲所领鲁国军队的对手。后来,管仲诚心辅佐齐桓公,恐怕也有这样的原因,他认为这才是真正的主公,随机应变的能力那样强,智商那样高,咱服了。

小白的佯死不要紧,要紧的是公子纠得知小白被杀死了,心里一块石头落地了,心想反正江山就是咱的,没必要走得那样急,估计一路上鲁国的地方官得设宴招待这位未来的齐国国君,走走停停六天才到了齐国边境。-------在争夺国君位置这样高级别的比赛中,那真是一刻值千金呀。小白早就进了齐国,在两大权臣家族的帮助下,安定了军心、民心,登上国君之位,掌握了最高权力,这就是后世非常有名的齐桓公。等鲁国军队送自己外甥纠想进齐国时,齐国的军队早就守在那里,关闭了边境,鲁国军队想硬闯,哪是齐军的对手,一仗下来,大败,连退路也让齐军给包抄了,只能服服帖帖认输。拒绝自己的哥哥回国和自己争君位,显然不是齐桓公的最高目标,他的最高目标是永绝后患,让自己的哥哥去阴曹地府见列祖列宗。于是,就让人威胁鲁国说:“纠是俺哥哥,我不忍自己下手杀了他,你们结果他吧!管仲、召忽(纠的另一个亲信)那是我的大仇人,我得亲手将他们剁成肉酱,才能解恨。”这时候,鲁国人也顾不得自己的外甥了,因为不答应齐桓公的要求,大军就要攻入本国,权衡再三,就把纠杀掉了------齐桓公还避免了亲手杀死兄弟的恶名,召忽一看主公死了,自杀殉节,而管仲惜命,被鲁国人关进囚车,送给齐国人,管仲以为此番回国,等待的就是死。

齐桓公当初也非常恨差点要了自己命的管仲,想把他弄回来慢慢折磨死。而在他即位中立下大功的亲信鲍叔牙劝他,说你要成为诸侯国的霸主,一定要重用管仲,这哥们比在下的能耐强多了。齐桓公听从了鲍叔牙的话,果然重用管仲为相国,君臣亲密合作成就霸业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佳话。-------政治家这个职业和一般职业最大的不同是,它最大限度地超越个人情感,而理智地服从利益的选择。所谓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从这点来说,齐桓公确实是个非常合格的政治家,成大事者多半是这样的人,比如刘邦、朱元璋等等,而项羽之类,则是反例。这管仲开始还扭扭捏捏,觉得不好意思,对不起死去的前任老板纠,在好朋友鲍叔牙一番劝导下,也就从了新主子。

玄武门之变后,太子李建成的谋士魏征,后来成了胜利者李世民最重要的大臣,这是管仲和齐桓故事的唐代版。对管仲、魏征这样的人,后世掌握话语权的士人都能理解,因为几乎所有读书人心中,都有“鸟栖良木,士择明主”的心结。而像洪承畴这样从明朝臣子变成清朝臣子的“贰臣”则不能被原谅,必须是汉奸。这其实逻辑上是有点问题的。难道前者因为人家是兄弟间争产的家务事,手下的奴仆投向胜利者可以是明智选择,不算变节;那么两个家族或者两个民族之间发生同样的故事,改换门庭的就必须背上道德的十字架?

话题:



0

推荐

十年砍柴

十年砍柴

355篇文章 1次访问 5年前更新

本名李勇,上世纪七十年代生于湖南省新邵县一个山村,1993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先后栖身于北京某上市公司、国家某部委,1999年因国务院机构精简分流到《法制日报》,2008年10月,“告别圈养的记者生涯”, 入语文出版社,开始“四书”生涯:读书、写书、编书、卖书。作家和知名网络人。 我的邮箱是:liy303@hotmail.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