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浮世阅史

◎十年砍柴

近日,有一份官场文本受到坊间热议。广西来宾市烟草专卖局局长韩峰的日记流入网络,该日记记录这位七品正县级官员两年多生活,涉及到官场应酬、与女下属不正当的关系,以及向上司送礼,收受商家的贿赂等内容,行文简略而传神,描写大胆而率真。有人开玩笑说该日记已催生了一门显学:韩日学,众多网友拿出比父辈们当年学习《雷锋日记》还要大的劲头来学习《韩峰日记》,且纷纷加入诠注该日记的行列。

尽管相关部门的官员声言此日记被人篡改,但据网上众多考据者的考据显示,韩局长所记与官网上公开报道的政务活动一一契合,所涉及的众多人物,其当时的身份和活动亦符合情理。哪有一个天才,能杜撰或者篡改出这样一份日记?

因为韩局长从来没想到这份记录私人生活的文本能被公众获知———要知道这个后果,打死他也不会记录。因此,可以说这是一份原汁原味的日记。按道理说,既然是日记,就应该是原汁原味,但某种日记一旦出于某种目的公开于世,其真实性多多少少会打折扣,一些本来面目可能掩饰或者涂改了。尤其一些用来宣扬某种官方价值观的日记,就不是真正某个人生活状态的忠实记录了,而是经过有目的的再创作。

古代帝王有《起居注》,君王每天的政务活动和日常生活,包括接见哪位臣子,临幸哪位妃子,都会事无巨细地记录。———这种行为倒是符合现代社会政治人物无隐私或者隐私权范围比寻常人狭窄的政治理念。普通人的吃喝拉撒睡、兴奋或发怒,对公共利益几乎没什么影响,而皇帝作为帝国第一人,他的生理状况,他的情绪波动很可能有极大的“蝴蝶效应”,影响亿万臣民的生活,因此当然值得史官事无巨细地记载。而且历代王朝有这样一个规定,不许皇帝翻阅记载自己活动的实录。———这也算是对至高无上的皇权的一种制约。但如此并不等于帝王的《实录》就一定是准确无误的,因为由于权力斗争,许多《实录》会被胜利者按照自己的意愿篡改。以《明太祖实录》为例,全书257卷。记录了朱元璋48年的活动。经过了三次修撰。一修于建文元年(1399),总裁为董伦、王景彰等,这次修撰应当是最可靠的,但也难免有对开国君主的褒扬,而丑化其政敌;再修于永乐之初,监修为李景隆、茹瑺,总裁为解缙;永乐九年(1411),改命姚广孝、夏原吉为监修官,胡广、胡俨、黄淮、杨荣为总裁官,作第三次修撰。再修时焚初稿本,至三修时又毁二修本。二修时革除建文年号,仍以洪武纪年,这是典型的睁眼说瞎话,公然篡改历史。太祖朝不光彩的事,如明初沉韩林儿于水;洪武十三年(1380)以后之胡惟庸、蓝玉、李善长诸党案,杀数万人,破数十万家,开国功臣杀戮略尽,文臣如宋濂亦不免谪死,实录隐而不书;对靖难时的记载尤多不实。可见,从侄儿那里夺来皇位的朱棣,为了掩盖得位的非法性,出于政治需要,将《明太祖实录》篡改得一塌糊涂。后世史家必须参校各种史料,包括个人的笔记,乃至古代朝鲜的宫廷档案,才能尽可能还原那段历史。

官家修的《实录》是如此,那么个人的日记呢?亦是如此。史载清朝大臣、曾国藩的老师唐鉴是笃实君子,为了培育君子人格,每天忠实地记录自己的言行,包括和妻子敦伦。但这类士大夫的日记一旦要公开刊行,那么很难做到像韩局长日记那样的原生态,出于对自己形象的考虑,或出于对官场潜规则的尊重,一些重要的人物以及活动必然隐去或涂抹。

晚清有四大日记:《越缦堂日记》、《缘督庐日记》、《湘绮楼日记》、《翁同龢日记》,四大日记的主人分别是李慈铭、叶昌炽、王闿运和翁同龢,或为大臣,或为名士,其史料价值非常高。以《越缦堂日记》以及为例,记载了清咸丰到光绪的40年间大量的治学札记、朝野见闻、朋友聚散、人物评述、古物考据、书画鉴赏、山川游历及各地风俗。要研究同光时代的政治史、社会史甚至经济史,这是一部必读书。即便如此,因为这部书经过作者一次次的整理、修订,等到公开面世时,许多真实的信息被过滤了。鲁迅先生评价这位前辈老乡的日记:“《越缦堂日记》近来已极风行了。我看了却总觉得他每次要留给我一些很不舒服的东西。为什么呢?一是钞上谕,……二是许多墨涂,……三是早给人家看,钞,自以为一部著作了。我觉得从中看不见李慈铭的心,却时时看到一些做作。”鲁迅先生有些苛求李慈铭了,他自己也是个爱记日记的人,后来刊行的《鲁迅日记》中,作者也一定会故意回避某些不足为外人道的重要事情。施蛰存先生也说:“我国的日记文学,开始于宋代。陆放翁的《入蜀记》,恐怕是最早的旅行日记。连续数十年的日记,恐怕开始于李慈铭的《越缦堂日记》。但是我并不喜欢《越缦堂日记》,我喜欢的是王闿运的《湘绮楼日记》,因为作者居然把他在旅途中闯进尼庵里去看尼姑的事也记了进去,这部日记就不同凡响了。”这湘绮先生性格豁达豪放,又不像李慈铭那样长年当小京官,当然写日记的约束少多了,但肯定有些事情,比如他在后来被慈禧搞掉的顾命大臣肃顺家当西席(编者按,即家庭教师)的经历,哪敢真实地录下来?

与晚清四大日记的主人相比,韩局长名不显,官不大,从来没想到那些微博体日记会发表,因此其文本的可信度绝对超过晚清四大日记。四大日记都有那样的历史学、社会学价值,何况“无意插柳柳成荫”的韩局长日记?如果有关部门和韩峰本人说日记被人篡改,不妨再说细一些,说哪些被篡改,趁着作者和里面的人物应当全部在世,所记的事情距今不远,广大诠注志愿者加入,一定会把篡改的内容恢复原貌,其难度远远小于数百年后,史家皓首穷经去考证《明太祖实录》所载的真伪。

话题:



0

推荐

十年砍柴

十年砍柴

355篇文章 1次访问 5年前更新

本名李勇,上世纪七十年代生于湖南省新邵县一个山村,1993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先后栖身于北京某上市公司、国家某部委,1999年因国务院机构精简分流到《法制日报》,2008年10月,“告别圈养的记者生涯”, 入语文出版社,开始“四书”生涯:读书、写书、编书、卖书。作家和知名网络人。 我的邮箱是:liy303@hotmail.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