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读《国家记忆》

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雪峰山会战应当是抗战中离我最近的一场战役。因为这是中国军队和日寇在中国大陆最后一次大规模战役,而这场仗正是在生养我的湘西南土地上展开的。

然而,从我识字之初的童蒙时期,到开始有历史课的中学时代, “雪峰山会战”五个字从未进入到我的视野,我熟悉的只是“地雷战”、“地道战”、“平原游击战”以及“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这些官方话语体系浓墨重彩渲染的词汇。等年岁渐长,阅历渐广,也随着历史的尘埃一点点拂去,我才了解原来在故土,曾经有过“雪峰山会战”这一场惨烈无比而最终完胜日寇的荣耀之战。我再回忆起童年时爷爷给我讲的往事,我才知道,其实“雪峰山会战”一直存在于故乡民间叙述中。先祖父生前多次给孙辈讲起“走日本”的苦难。那是乙酉年三月(阳历1945年4月),清明节刚过,乡民开始犁田耙田,准备插秧了。日本人来了,全村老少逃到大山丛林中的岩洞里。祖父担心家里那头宝贝水牛,偷偷跑回来,被日军抓作挑夫,一直往西走,受尽磨难,后趁日军战败逃回家。家父那年7岁,已经记事。他最深的记忆是日军士兵将农家的鸡宰杀和正在生长的油菜苔子炖在一起。

只不过,没读过书的祖父并不知道他经历的那一切,是一场名曰“雪峰山会战”的大战役中的细节。

前不久,山西人民出版社出了厚厚的一本《国家记忆----美国国家档案馆收藏中缅印战场影像》,主编为《父亲的战场》作者章东磐。章先生等民间人士自费远赴美国国家档案馆,从23000张有关中国抗战的照片中选录了500张结集出版。这些照片大多是战时美国通信兵拍摄下来的。由于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才和中国结为盟友,正式援助中国抗战。因此,所能留下来的大多是抗战后期的影像,特别是美国深度介入的缅北战役和雪峰山之战。雪峰山会战打响的直接原因是日寇企图进犯芷江机场,这是当时盟军军队在亚洲最重要的机场,从此起飞的轰炸机直接威胁东京。

翻看这部书,我发现了十几张“雪峰山会战”和“长沙会战”的照片。其中有一副曾被广泛引用的照片:一位中国军队的伤员躺在地上,倚着土坡,奄奄一息(p.465)。拍摄日期为1945年4月,也就是会战刚开始。这部书还收录了1945年5月在洞口县江口镇附近的战争场面,此时战争已白热化,胜负马上就要决出来了。100军的几位被日军迫击炮击伤的中国士兵,忍着痛在等待救援(p466)。还有一副看上去很温馨的照片,在洞口的一个镇上,一个穿着军装的中国少年正在擦拭一榴弹炮的炮筒,一脸的稚气(p014)。

顺着历史的脉络,我终于在大历史的经纬上找到了祖父被抓这一家庭劫难的落点。日军的大本营设在邵阳城,中路主攻的是岩永汪率领的116师团,4月15日由邵阳城北面的黄家塘、枫树铺向西进犯。而经过我家的那支日军是所属的133联队,经小塘村、清江村(今属新邵)、三溪村、马坪(今属隆回),直指山门镇(今属洞口)。阻击的国军100军19师,曾在小塘和日军交火,往西撤退。我家在小塘村和清江村之间,祖父被抓当在17日左右。在“雪峰山抗战”时,还停留在农业社会的中国和组织动员能力、工业力量远优于中国的日本已苦战了八年(从九一八事变算起已有14年),到了民竭财尽的地步。后有美国的支援,但包括枪炮、服装、给养在内的全服美式装备的部队也就是新一军、新六军这几支远征缅甸的部队。100军算是国府的嫡系主力,而在照片上能看出,65年前湖南山区农历三月还是十分阴冷,几位受伤的士兵穿的是草鞋。一位军人的上衣被扯开,露出来的衬衣是对襟的-----显然这不是部队配备的制服(p468)。

八年抗战,我三湘大地受兵燹之祸尤甚。长沙会战、常德会战、衡阳保卫战的惨烈程度,中外皆知。《国家记忆》所用照片的另一位整理者晏欢,其祖父广西籍,国军少校,衡阳保卫战中牺牲,当时他父亲才9岁。为抗战,中国的老百姓包括三湘子女,作出的巨大牺牲千年来罕见。“雪峰山会战”是中国抗战的收官之战,这或许可视为三湘之荣耀。这本书附赠有亦是从美国国家档案馆拷贝而来的DVD,在其中南京受降的纪录片里,我看到了同县乡贤、时任新六军军长的廖耀湘。将军时年虚岁四十,一袭黄呢军服,戴粗框眼镜,举止儒雅,满脸胜利的喜悦。“雪峰山会战”时,廖率新六军从缅甸空运到芷江,作为战争的总预备队,本想在家乡父老前露一下百战雄狮的威风,没想到牛刀未动,日寇已败。新六军又作为南京受降时威慑日军的禁卫军,空运到南京。率大军胜利回京,对廖来说意义更为重大。1937年11月南京保卫战战败后,尚是上校的廖在城破后被陷,几乎做了日军的俘虏,后在栖霞寺僧人的帮助下脱离险地。但谁知道,胜利的喜悦,对廖本人来说,甚至对当时多数国人来说,实在是太短暂了。

《国家记忆》中还有一幅照片传达出的信息让人回味无穷。在南方一家农户的堂屋里,有一位美国派来援助中国的军医------这类白求恩式人物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很不少。他正在给中国伤兵做手术,背后是供奉天地和祖宗的“家仙”(p490)。由于被身影挡住了大部分,只看到下联四个字:“稼穑之艰难”。凭此可判断,“家仙”对联的内容一定是告诫子孙忠孝传家,勤俭惜福之类的。抗日战争,中国人保卫的不仅仅是土地,保卫的亦是自己的文化。在敌强我弱的情形下能苦撑下去,不能不说对日本有文化上的自信是重要的精神支柱。而今天,先烈们浴血奋战所要保卫的中华文化,雨打风吹后,已是什么样子呢?65年过去了,我们在面对在异邦保存的故土抗战的影像,能否问一句:山河无恙否?文化无恙否?故园的一切,还好吗?

话题:



0

推荐

十年砍柴

十年砍柴

355篇文章 1次访问 5年前更新

本名李勇,上世纪七十年代生于湖南省新邵县一个山村,1993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先后栖身于北京某上市公司、国家某部委,1999年因国务院机构精简分流到《法制日报》,2008年10月,“告别圈养的记者生涯”, 入语文出版社,开始“四书”生涯:读书、写书、编书、卖书。作家和知名网络人。 我的邮箱是:liy303@hotmail.com

文章